公司主营:展厅设计装修、展台制作搭建、会议活动美陈展示等一站式服务。
扫描二维码
服务热线027-82446460 18971436110 分享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> 新闻资讯 -> 行业资讯
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
行业资讯
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

027-82446460 18971436110

公司地址

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新荣中森华国际城4-2302

行业资讯

展厅设计制作中的观念传达与体验构建

来源:武汉奥可信展览公司    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3日   浏览次数:43

  展厅设计制作绝非简单的空间装饰与展品排列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观念传达与体验构建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单向的信息灌输,而是渴望在互动与体验中获得认知的升华。展厅设计作为观念传播的重要载体,其本质是通过空间叙事构建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,引导参观者在预设的路径中完成从感官刺激到理性认知的全过程。这一过程融合了建筑学、心理学、传播学与艺术表现等多学科智慧,最终实现观念的高效传达与体验的深度构建。

  展厅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完整的空间叙事逻辑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《诗学》中提出的"开端-发展-高潮-结局"叙事结构,在当代展厅设计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。优秀的展厅设计如同优秀的文学作品,需要精心设计叙事的起承转合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"东方足迹"展区便是一个典型案例,参观者从"岁月回眸"开始,经历"万象更新",最终抵达"盛世华章",在空间移动中自然完成了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认知建构。这种叙事逻辑的建立不仅体现在展线的连续性上,更表现在空间节奏的把握中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为无印良品设计展厅时,特别强调"间"的概念——通过适当的留白与停顿,为参观者创造思考与消化的心理空间。空间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,它能够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序列,使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设计者预设的认知框架。

  当代展厅设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视觉传达,发展为多感官融合的体验系统。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人类对环境的感知83%来自视觉,11%来自听觉,3.5%来自嗅觉,1.5%来自触觉,1%来自味觉。这一数据为多感官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。荷兰梵高博物馆的"遇见文森特"沉浸式展览通过数字投影技术将画作动态化,配合交响乐与香氛系统,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梵高的艺术世界。这种多感官刺激不仅增强了记忆点,更创造了情感共鸣的可能性。以色列博物馆在设计死海古卷展厅时,除了展示文物本身,还通过温湿度控制系统再现古卷发现地的环境特征,配合沙漠风声的音频装置,使参观者获得身临其境的考古体验。多感官设计的核心在于找到各种感官刺激的平衡点,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的信息过载,这需要设计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与敏锐的感知能力。

  在展厅设计中,互动性已经从附加功能演变为核心要素。法国哲学家梅洛-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指出,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完成的。这一哲学观点为当代互动式展厅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。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"数字故宫"项目,通过体感交互技术让参观者虚拟试穿清代服饰,操作三维文物模型,这种参与式体验极大提升了参观者的投入度与记忆留存率。美国探索馆(Exploratorium)更是将互动性推向极致,其展品设计遵循"动手操作-观察现象-思考原理"的认知路径,使科学原理的掌握成为参观者自主探索的结果而非被动接受的知识。互动设计的深层价值在于,它改变了传统展厅中"观看者"与"被观看物"的主客关系,使参观者成为展览叙事的共同创作者。这种主体性的获得能够激发更深层次的认知投入与情感连接。

 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,展厅设计中的环保考量已从道德选择变为行业必需。英国设计师托马斯·赫斯维克在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"种子圣殿"时,使用6万根亚克力杆内嵌植物种子,展后这些杆件被拆解作为纪念品分发,实现了材料的100%再利用。这种"从摇篮到摇篮"的设计哲学代表着展厅制作的未来方向。德国汉诺威会展中心通过模块化设计系统,使展台构件能够根据不同展览需求重新组合,大幅降低了重复建设的资源消耗。环保设计不仅体现在材料选择上,更应贯穿于整个设计思维中——从能源消耗的计算到施工工艺的优化,从空间功能的弹性规划到展后处理的全周期考量。具有前瞻性的展厅设计应当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体验,而非简单的技术指标,这样才能实现生态价值与传播效果的双赢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如何用展览空间讲好品牌故事